浙江交响乐团原创交响组曲《多彩浙江》述评
乐评人/姜太行
放眼全国大大小小的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都是非常独特的一支队伍——几乎没有乐团会像他们一样,从最开始便是通过委约原创交响乐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至今都还记得在录音里听到《社戏》时的惊叹,还有在现场听到《祖国畅想曲》后的感慨。它们总是能做到艺术性、时代性和政治性的统一,真正用“交响曲”的音乐标准来做出教科书般的主旋律经典。这也使得浙交每次来到北京演出时,我最期待的反而不是他们拿出了哪首大部头的经典交响曲,而是这一年又有什么新的原创作品。
今年早些时候浙交在北京的那场音乐会就是如此。因为2024年正值乐团改制成立十五周年,这套曲目的下半场安排了当年成立后第一场音乐会上演奏过的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而在上半场,张艺和乐团不出意外带来的是最新的原创作品,包括集体创作作品《多彩浙江》和商沛雷《家园》各自的选段。其中,《多彩浙江》已经在今年完成了整部作品的首演,《家园》的完整版根据乐团的新乐季排期显示将在2025年亮相。
《多彩浙江》实际上是一部“整台音乐会级别”的交响曲作品,总共包括11个乐章,完整演奏大约需要80分钟,仅仅这一部作品就能占满一场音乐会的曲目量。出于节目编排的考虑,当时浙交在北京只演了《多彩浙江》里面对应丽水、绍兴和舟山的三个乐章。那场音乐会上,这些音乐带给我的第一印象可以用“皆大欢喜”来形容:所有人都会感受到“好听”,而且各个乐章都能让人明确地抓住表达对象,同时音乐本身的写法也坚持了丰富性和条理性并重。浙江交响乐团在得知我对这部作品的兴趣后,不久前专门给我发来了最新的完整版演出录像。于是我终于有机会看到了整部交响组曲的全貌,也有了新的认知和发现。
从谋篇布局的角度上看,《多彩浙江》采用的是一种不太常规的做法。堪称“一字排开”的11个乐章各自对应着浙江省的11个地级行政区,因此各个乐章之间相当于是平行关系,没有主次、轻重、缓急之分。不仅如此,这部作品的创作工作分别由6位作曲家以乐章为单位承担,最终组合形成完整的交响组曲。这些都为宏观上的谋划和协调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而在翻开《多彩浙江》最终呈现出的节目单时,乐章顺序的编排本身就体现出了这种顶层设计的深谋远虑与良苦用心。
我们可以将《多彩浙江》看作是一幅游览浙江省的音乐地图或是路书:这趟行程从嘉兴出发,南湖孕育的红船精神让这片土地当之无愧成为交响组曲一语双关的“序篇”,乐队中飘出的“东方红”旋律也在清晰地暗示这个乐章的身份归属。在此之后,我们先是来到了浙江省内唯一的计划单列市宁波,然后深入之江腹地,沿着中路遍历金华、丽水和绍兴三座城市。交响组曲的中间部分的四个乐章具有东西对称的特点,衢州与台州、湖州与舟山先后彼此对观。而在最后的两个乐章,温州与杭州再次形成南北呼应,直到整部作品众望所归地回到省会杭州、也是乐团的主场城市结束。
从音乐的组织形式上看,《多彩浙江》整体都是依托于全编制交响乐团而创作,但是在具体的内容中同样埋藏了很多丰富音乐表现力的策略与方法。在表现金华的第三乐章“千古风流脉·传奇婺城”和书写湖州的第七乐章“江南清丽地·竹海聆风”,作曲家们分别采用了中提琴协奏曲和双马林巴协奏曲的形式。这两个乐章属于交响组曲中听觉趣味乃至挑战比较突出的段落,后者更是中国作品中并不常见的马林巴协奏曲。正如乐章的标题所指出的那样,湖州以竹海闻名,马林巴的声音与竹制乐器异曲同工,敲击乐器边缘等特殊演奏法还制造出了竹叶在风中作响的声音。更加有趣的是,乐章中间的独奏华彩段落实际上是用了十二音技法,但是无调性的元素被作曲家巧妙包装,并未落入这种技法“不协和”的程式化印象之中。除了这两段专门的协奏曲,《多彩浙江》中民族打击乐的拔群效果也很引人注目。在描绘舟山的第八乐章“海上有仙山·渔歌悠扬”,锣鼓的大量使用连同管弦乐塑造的劳动号子效果共同营建出一片栩栩如生的生活景象,其中东南沿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十面锣尤其成为音乐和文化上的双重点睛之笔。事实上,锣鼓的魅力早在最开始摹画宁波的第一乐章“奔‘甬’碧波间·现代大港”就已经现身,而且与铜管的号角、木管的旋律和弦乐的节奏比翼齐飞,铸造了鲜明的时代气息。
纵观整部交响组曲,《多彩浙江》最成功的地方其实就在题目里,那便是真正做到了“多彩”两个字。坦率地讲,浙江的11个地市我只是亲身到访过杭州一地,其他地方都只存在于脑海里各种媒介建立起来的想象之中。这些“媒介”大多是文字、图画和影像,但如今又增加了音乐这个重要的维度。更多未曾踏足过那些土地的人们,一定也会像我这样因为这些音乐而对每个产生向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翻开《多彩浙江》的节目册,还会看到每个乐章都有对应的文学意境。介绍文字并没有追求在音乐内容或作曲技术的角度上做到与演奏一一对应,而是从文化背景和文学意境的层面上提供聆听与想象的线索。对于这些用音符来写城市的作品来说,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处理。
前文已经提到,今年是浙江交响乐团改制成立十五周年。历来以委约原创为品牌特色的浙交,直到此时才第一次推出了直接以“浙江”为名的交响乐作品,可以说是相当“沉得住气”,音乐背后的标志性含义也可见一斑。这部全景式再现浙江各地风貌的交响组曲,既是回顾与总结的旗帜,也是面向下一个十五年继续开拓的宣言。中国交响乐要想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一定要有属于自己文化的作品。而且,“中国交响乐”本身也不应该是抽象的铁板一块,而是各个地方都需要有自己的风格和气魄。浙江交响乐团的委约原创作品一直在为这座宏伟的建筑添砖加瓦,向其中注入风格鲜明的浙江声音。如今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也更加期待乐团今年另一部原创交响曲《家园》完整版的首演,以及业已通过媒体透露的杜鸣心、杜咏新作《盛放之路》在2025年的亮相。
乐评人|姜太行
青年乐评人,近年在期刊杂志和新媒体平台发表各类艺术评论、人物专访、专题报道等,文章见于《国家大剧院》杂志、《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权威媒体。作为特邀活动嘉宾,参与央视文艺频道《艺览天下》等艺术节目录制,为中国交响乐团、天津茱莉亚学院等多家院团主讲音乐会导赏、主持艺术家访谈和艺术沙龙等活动,在高校、剧院、书店等文化机构组织和主讲古典音乐欣赏讲座,取得较大社会反响。
原创交响组曲《多彩浙江》简介
乐曲分别描绘浙江省十一个标志性地区特色风貌,以音乐为语言和“画笔”,将浙江各地区的山水风光、人文历史底蕴及蓬勃向上的发展风貌进行生动描绘,展现不同地区的特色与魅力。作品由浙江交响乐团委约作曲家周湘林、翁持更、郭鸣、文子洋以及驻团作曲家王天明、邬娜创作而成。